新闻资讯
捐赠信息
  • 捐款总额:0元
  • 拨付总额:0元
  • 爱心人次:0次
冬季到天津来看鸥:近3000只遗鸥落脚滨海滩涂
2016/12/29 11:18:00 本站




【绿会12月26日天津讯】据天津日报12月24日消息,近日来,已有近3000只遗鸥已经落脚滨海滩涂,预计春节前后将达到高峰。遗鸥是国家一级极濒危保护动物,每年寒冬大群遗鸥来到天津,在海滨浴场及滨海航母公园到汉沽大神堂一带的滩涂上越冬。它们通常在8月左右飞到天津,次年4月中旬迁往繁殖地。

278859899742462008.jpg

摄影:王建民(“中华遗鸥保护地·天津”主任)

天津滨海新区是包括遗鸥在内的多种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根据“中华遗鸥保护地·天津”主任王建民等人2015年初在天津滨海地区的观察数据,统计到的遗鸥总数为11612只,而2013年全球公布的总数是12000只,也就是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遗鸥都在天津滨海越冬。

20161227103239_6918.jpg

摄影:王建民(“中华遗鸥保护地·天津”主任)

遗鸥属中型水禽,是国家一级极濒危保护动物,被誉为“鸟中熊猫”。成年的遗鸥有着暗红色的嘴和脚,头部羽毛在繁殖季由于长出繁殖羽,会变成黑色,到了冬季又会蜕变为白色。由于它是鸥类水鸟家族中最后被发现的,因此得名,意为“遗落之鸥”。2015年3月,一只遗鸥被救治成功并在中新生态城南湾“归家”。这也成为我国首例遗鸥救助事例。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遗鸥到天津滨海越冬?一方面,天津位于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是遗鸥迁徙的必经之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沿海建设的不断开发,供鸟儿越冬栖息、觅食的滩涂湿地在急剧减少,而天津则成了目前遗鸥迁徙越冬的聚集点。遗憾的是,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遗鸥重要越冬地,不仅未被列入《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也未被划入《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的禁止开发区。

495183574123748526.jpg

上图: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碑,大部分湿地已经消失。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保护这块珍贵的滩涂湿地,让遗鸥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绿发会负责人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潮间带滩涂湿地保护”的政协提案。这份提案分析了目前我国滩涂湿地的危机,并指出唐山南堡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滩涂湿地破坏状况尤其严重,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提案明确提出:撤销对遗鸥栖息地围填的规划,对遗鸥湿地范围内绝户网进行清理整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杜绝非法绝户网的存在,并开展天津滨海新区滩涂湿地和候鸟(如遗鸥)越冬地保护的宣传工作。

目前,遗鸥在国内的繁殖地主要有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红碱淖、河北康保县等地。然而,从内蒙古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始建于1998年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4770公顷,曾经有10多平方公里湖泊,曾是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但如今,该遗鸥保护区已经湖水几近干涸,遗鸥不再。今年11月12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反馈督察情况,其中措辞严厉地提到,“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已基本丧失。”而另外一个遗鸥重要繁殖地的陕西红碱淖,号称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不断萎缩,繁殖栖息于此的遗鸥生存境况堪忧。

鉴于这种严峻形势,中国绿发会从2016年开始创新地提出“中华保护地”这一体系,联合社会各界参加,其目的是为了让我国生存繁衍面临威胁的物种、生态、自然资源等得到快速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遗鸥,2016年秋季“中华遗鸥保护地·天津”已经授牌,民间志愿者、相关部门及专家将依托这一平台,建起遗鸥保护的长效机制。

文/Linda  审/王华  责编/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