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捐赠信息
  • 捐款总额:0元
  • 拨付总额:0元
  • 爱心人次:0次
【科考影像】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观察员纪实一
2017/11/13 13:56:00 本站刘科


编者按:长江中曾有两种淡水豚,如今“水中大熊猫”白鱀豚已难觅踪迹,而“微笑天使”江豚数量仅千余头。2017年5月9日,江豚正式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一级保护动物,让关心爱护江豚的人们备受鼓舞。中国绿发会长期以来关注淡水豚类保护工作,并支持建设“中华江豚保护地·铜陵”、“中华江豚保护地·东洞庭湖”、“中华白鱀豚保护地·黑沙洲”,联合各方守护濒危物种白鱀豚、江豚;并组织科学考察,开展公民科学家项目,推动相关工作。10日,期盼已久的第三次全流域长江江豚全面科学考察正式启动,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长江大保护”,留住“微笑天使”!


      每一次参加科考,都是为了一种生灵在世界上的延续,2017年立冬接到参加长江江豚科考的邀请,终于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能让江豚天使般的微笑延续下去的行动,接下来几天,我将用影像记录那些为了江豚的微笑而微笑的人和故事,因为他们迎风披浪的每一个微笑都应该是一段传奇。



     簰洲湾停泊的半夜,夜空中听到好几次飞过的雁鸣,偶尔船尾水响,须臾便至船头,怀疑是江豚夜访,天亮时报告给科考队,科考队队说晚上船上也有声纳记录仪值班,如果是江豚,仪器应该能侦测并记录到。



      今天出发时,江上变了天气,2号考察船目视组提前穿好了厚厚的冲锋衣,目视组的是通过用望远镜扫视离科考船距离约0.5-1公里的江面来提前发现江豚的踪迹,然后用记录发现的时间和地点,确定江豚的群体的方位和种群数量。

     风大浪急,半小时的观察让科考队员大部分出现了眼睛酸胀,而这样的观察需要科考队员需要坚持一个半小时,从左舷到右舷,中间半小时轮换做科考笔记,观察期间我只能安安静静的找角度去拍摄他们工作的状态,而不能打扰到他们的目视工作,哪怕十秒钟都不行。

     今天从簰洲湾到洪湖,在长江江面航行了7个半小时,航程94公里,1,2号科考船相隔5公里,一条负责南岸,另一艘负责北岸,采取相同的科考方法组合,我想可能是为了双保险吧,因为目视观测的时间很长,每个科考队员都有一个定制的望远镜的架子,观测时转动架子就能扫描江面,这样就避免了长期手持望远镜的疲惫,而整个航程时间内,目视观测不间断,其实在这么宽阔的江面上,长时间坚持都耐心和体能都是一种考验。



     一天的目视科考下来,科考船一靠岸就必须梳理出调研数据,而这样重复性的大强度工作将要持续40天,除了江豚,科考队还制定了万一发现白鱀豚的科考预案。




明天,作为科考纪实员,我将记录神秘的声学组的工作,揭秘水面以下的秘密。



     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10日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长江江豚科考。此次科考将重点观测近五年来江豚种群数量变化、江豚的种群分布及栖息地变化。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里江豚种群数量仅1000头左右,种群状况极度濒危。今年5月,长江江豚正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表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长江江豚科考要更为准确反映出江豚种群的自然变化,同时还会调查长江江豚栖息地环境质量,并对江豚的栖息地环境进行调查。根据种群考察及环境评估结果,为制定江豚保护措施提供更为直接的数据支持。


     在考察方法上,郝玉江博士介绍,此次科考参考了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方案,主要采用目视观察、声学考察、环境数据采集等方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首次尝试无人机遥感镜头监测江豚栖息地环境。


     据悉,此次科考计划持续40天,全程约3400公里,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江河支流。干流考察结束以后,科考队还将对江豚的主要栖息地鄱阳湖、洞庭湖湖区进行深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