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今年入冬的第一次强大寒潮来袭,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地气温率先断崖式下跌,并随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多地引发暴雪或特大暴雪。急剧变化的寒冷天气,让栖息在我国北方的候鸟随着强冷空气南下,开始大批量迁徙。
吉林珲春的鸟类观察员反映:10月24日,当地的水稻还正在收割,其后两三天内,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候鸟聚集。从现场观察来看,这些集大群的候鸟主要由大雁雁群、灰鹤白鹤等鹤群组成。由于候鸟集群规模大,即使人离得较近,雁群和鹤群也不太受惊,呼儿唤雏、嘈嘈嚷嚷的声音此起彼伏。它们在迁飞前往下一站之前,都在紧张地补充食物与体力。11月4日,经辽宁环志的一只东方白鹤,其轨迹也表明正在珲春一带逗留。
稻田上空的“鸟浪”
11月5日,强劲寒潮从北方南下,第一批集群的东方白鹳已伴随寒冷气流,出现在河北曹妃甸湿地。当地鸟类观察员称,这一群有300多只,数量不小,比它们早到这一区域的是雁群,其后比它们稍晚一些的是鹤类大群。11月6日上午,在河北唐山的大清河湿地与黑沿子湿地,多对东方白鹳已返回停驻。与去年这条迁飞路线上的候鸟动向相比,今年秋冬迁飞的时间已经晚了近半个月。
“今年一出现大降温,马上就下大雪,很多湿地水很深,大雪覆盖,因此大中型候鸟迁离东北的速度较快”,黑龙江双鸭山湿地保护区称,往年东方白鹳还会在这儿呆一段时间,今年虽然当地高度关注,但此时发现它们已经很快就离开了。综合多地鸟类观察员的经验,从吉林珲春到辽宁盘锦、河北秦皇岛、以至河北唐山曹妃甸、黑沿子等一带时,集群候鸟多沿海岸附近的陆域河流区走走停停,而从天津一带前往山东时,1天就可以飞过渤海湾。其迁飞速度,主要依气温变化及当地的食物量而定。
东方白鹳已到河北唐山
由于随本次寒潮大批迁飞的候鸟,保护等级高,种群数量大,加上沿途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劣,多伴有大风天气,在其到达地区,建议加大输电线路的巡护与观察,包括对线路安全、以及附近1-5Km左右候鸟栖息生境的巡护,保护输电安全和候鸟安全,尽量避免候鸟集群导致的鸟撞现象,同时也可开展相关宣传倡导活动,引导当地居民群众避免施用农药或其他禁止性药品、轰赶或惊吓它们,尽可能保护候鸟觅食生境少受干扰;若遇到受伤候鸟,宜联动当地林草部门或社会组织进行及时救护。
整理/gone 审/summy 编/Yu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