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捐赠信息
  • 捐款总额:0元
  • 拨付总额:0元
  • 爱心人次:0次
救助须谨慎!不要将身体重要部位暴露给待救助野生动物|中华保护地
2020/1/12 10:33: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1月3日,一则“紧急求助”的朋友圈网贴称:连云港一名鸟类志愿者在救助一只草鹭时,眼部被啄伤,现在面临失明危险,想寻问:草鹭的唾液是否有毒?




经了解,原来是2019年10月底,连云港爱鸟志愿者徐大哥在救助一只草鹭时,眼部意外被草鹭啄伤。最初志愿者也以为只是小伤,后经家人提醒,于当天傍晚时分,在家人陪伴下前往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救治。结果,医院告知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术后志愿者情况没有得到好转。

直到近日,徐大哥被啄伤的眼睛状况持续恶化,家人也越来越担心,经人介绍,徐大哥再次来到杭州(浙江二院)继续医治。浙二院一名医生告诉他:“是被鸟神经毒素伤害,要把创伤性白内障拿掉,因为视觉神经萎缩,复明希望渺小”。无奈之下,徐大哥只好再次前往深圳求治。




“我被草鹭啄伤眼睛,希望提醒大家,在救护时,有的鸟极易伤人,我们也要学会一些相关知识,一方面保护野生动物 ,一方面也要保护好自己”,徐大哥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的一线志愿者引以为戒。

知名鸟类保护学者、摄影家周海翔老师得知辽宁志愿者被草鹭啄伤一事后,转发了相关朋友圈内容,并认为“草鹭应该不会有神经毒素,可能与觅食环境与食物受到污染有关,或者是啄伤神经感染所致”。周海翔老师还结合自己长期观察与救助鸟类的丰富经验,告诉志愿者在救助野生动物时,最主要的受伤还是外伤感染等问题。“我每次给志愿者培训时,都会讲猛禽类最危险的是它的爪,鹳、鹤及鹭科鸟最危险的是喙”,周老师称,正因为有来自鸟类专家的这些救助经验,在野外救助中,被啄或被抓伤的志愿者有很多,但此前都因部位不危险或处理及时才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

“也就是说,不要把身体的重要器官暴露给猛禽类和鹳、鹤及鹭科鸟,它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人类是在救助它们”,周海翔老师强调,相反鸟类因为天性、生存环境等因素,其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所以志愿者如果保护不当,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小贴士:




(以下内容来自让候鸟飞《公众护鸟行动指南》,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一线志愿者)


鹭鸟这类脖长嘴尖鸟类的救助方法——


1、心理准备:要知道鸟类会为了保护自己,而攻击志愿者。


野生鸟类不是宠物,人类的近距离举动,哪怕是救它的行为,会被它们看作是生命威胁,因而作出激烈反抗。


以鹭鸟为例,长脖嘴尖的大型水鸟,攻击时动作更是快速有力,且极容易直击人的眼部,人根本来不及避闪。这都需要志愿者在行动之前,就有所认知,才会提前采取应对方法。


2、行动准备:避开面部,不与鹭鸟面对面。


唯一的办法,就是避让,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以本次案例的草鹭为例。在遇到病伤的鹭鸟不能起飞,在走近时,就要注意了:


第一,在探视环节,不走近到可以让鹭鸟伸长脖子后用嘴可以攻击到的距离,假如因为鹭鸟脖子紧缩着无法判断这个安全距离,则尽可能远。选用其他工具帮助达到接触目的。


第二,在抱起、保定等救助环节,选择不与鹭鸟面对面的角度。即使鹭鸟发起攻击、啄人,也不会造成严重伤情。


抱起时,选择横抱,让鹭鸟的头部和嘴部(相对救助人的身体)朝后、朝下,不朝上,不朝前,不对着人脸。有多人一起救助时,可由一人帮助固定头部和嘴部。


文 / 星辰 审 / 橡树  责编 /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