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捐赠信息
  • 捐款总额:0元
  • 拨付总额:0元
  • 爱心人次:0次
绿会中华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获联合国有关项目支持
2019/10/3 10:56: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9月27日,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项目部门与中国绿发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并赞助中国绿发会中华保护地体系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开展的一个项目。中国绿发会感谢国际项目对于“基于社区与公众参与的中华保护地”系列工作的支持。这是来自中国社会组织对于“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的有效探索,旨在与社会各界合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野生迁徙动物的保护。



生境破碎、栖息地割裂、盗猎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对于世界各国普遍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于我国同样也是如此。促进物种栖息地连通性,推动生态廊道的形成,对于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健康、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联合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特别是社区层面的参与),对于推动爱知目标及即将在中国诞生的2020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华保护地体系,则是以各方的力量共同搭建,以特定物种为核心的、社区为主的包括了政府、民间、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等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人民保护体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对现有的保护区体系起到积极、有效、联结、补充作用。在这个保护地体系中,诞生了很多典型的生态文明保护案例。仅过去3年,依靠各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中国绿发会已经支持成立了131个中华保护地,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涵盖了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和关键栖息地。周边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巡护濒危物种生境、打击盗猎、反电鱼、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发展可持续旅游等举措,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这种保护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自然、并且正在用实际行动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取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许。这种横向、动态及时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也给众多其它保护地保护模式提供了借鉴。

 

截止目前,中华保护地体系中诞生了以大鸨、斑海豹等迁徙物种为典型的生态廊道保护网络,以穿山甲、低斑蜻、遗鸥为代表的重点物种栖息地或越冬地保护等不同类型,产生了大量、精彩的保护故事。也正是这些动人的故事、真实的事实,引起各界,包括众多知名国际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图为2019年1月,绿会穿山甲女孩Sophia了解了文山州马来穿山甲救助事件的经过以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基础,并在云南省文山州成立“中华马来穿山甲保护地·新平”。


图为2019年6月,绿会得知江西青年救助穿山甲,绿会对两位青年和野保志愿者进行表彰并奖励,并在宁都森林公安的见证下,正式设立“中华穿山甲保护地·江西”,由救助穿山甲的2位绿会志愿者担任主任和副主任。


2017年8月,中国绿发会穿山甲救助中心暨中华穿山甲保护地·广西成立大会在南宁正式拉开帷幕。该保护地的成立是一次军民联合开展的保护工作,意义深远,不仅促进当地穿山甲保护及穿山甲野外救助网络的建立,而且有助于加强跨国穿山甲保护工作交流。

2019年2月,中国绿发会、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长兴岛经济区举办“我们和斑海豹”主题座谈会,并成立中华斑海豹保护地?大连,呼吁全民参与,建设更加适合斑海豹生存的生态环境,为斑海豹营造一个安宁的“家”。


绿会感谢联合国机构的有关项目对于中华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努力的支持,并将继续以现有有关中华保护地网络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人民的参与的力量,并联合以“黄渤海”区域囊括之中华东方白鹳、海水江豚、黑脸琵鹭、大鸨、水鸟、遗鸥、伪虎鲸、滨海湿地等一系列保护地,切实开展有效的保护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尽可能消除该项目所涉物种的威胁因素。后续项目进展,笔者也将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除注明外,其他均来源绿会)

文/Talina    审/Linda    编/Angel